失望的签名女生霸气简短(最新65句)

时间:2023-10-21 14:08:44 作者:admin

失望的签名女生霸气简短 最新55句

1. 总在盼望,总在失望,日子过得还不都这样,俗的无味,雅的轻狂。

2. 这条可能跟焦虑有关,一并写出来吧。我会突然从梦中惊醒,被剧烈的恐惧感笼罩住。发作的次数不多,但从小时候开始,一直到初中,都不乏这样的经历。往往是从梦中的一件事开始,随后引起情绪的爆发。我还记得一些梦境的片段:有的是让我在短时间内从北半球跑到南半球;有的是巨大的、山那么大的东西裂开了,让我单枪匹马修好;还有一次(小时候的梦),一辆二八车的下面撑着弹簧的车座子,我朝座面拍一巴掌,钻出一头狗熊来。内容荒诞不经,但大都有相似的主题:我要去做一件事,困难很大,但别无选择。绝望的(或类似的)情绪涌现出来,我就霍然而醒。惊起之后,感到巨大的恐惧,这种恐惧跟白天的不一样,白天以害怕为主,夜里更多的是慌乱,惊慌失措,坐立不安,在屋里转圈游走,有种怎么跑都跑不掉的感觉。一般这个时候,父母都过来了,安抚我,跟我说话,但我情绪太激烈,只感到身边有人,什么都听不进去。有时惊慌过度,喘不上气,父母就拍我的背。

3. 如果携手白头,谢谢你懂我;如果分道扬镳,谢谢你来过。

4. 不满意就换,不喜欢就分,不舒服就走,不高兴就撤,人生哪有那么多痛苦,无非是你不放过自己。

5. 别总拿自己的饱经风霜的脸说事,美的不突出,丑的不别致。

6. 酸甜苦辣我自己尝,喜怒哀乐我自己扛,我就是自己的太阳,无须凭借谁的光。

7. 对新的环境适应不佳。

8. 因为焦虑感太强烈,既无时不在,又无处可躲,有时候会迫使我产生一种割裂感。一天晚上,父母出去散步,我一人在家,陷入对考试的焦虑中。客厅开着灯,但没开电视,我坐在沙发上,对着漆黑的电视屏幕,感觉周围很安静,房间空荡荡的。因为焦虑,把双手十指交叉,用力攥紧,心里能舒服一点。焦虑一阵阵袭来,但与此同时,又非常清醒的意识到:“我年纪这么小,就天天愁成这样,长大了以后,得留下多大心理阴影啊。”我的意识似乎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扎进焦虑不可自拔,另一部分站在远处,冷眼旁观,还冒出个想法。这个想法太有趣了,因此隔了这么多年,仍然记忆犹新。

9. 情绪变得不稳定了。说来话长,我的情绪一向不稳定,可以从低落瞬间变为高涨。为此可以举初中的一件事。根据现存的日记片段,有可能是初三。起因是数学老师批评了我,课上批评的还是私下批评的,因为什么事遭到批评,也都记不清了。那几天,情绪特别低落,也可以说苦闷吧,于是做了一首打油诗:“阴森冷暗雾茫茫,心情惆怅欲断肠……”后边两句忘了。当时的情绪可见一斑。那一天,我正往学校走,快到校门口,碰见数学老师,她推着自行车,看看我,突然说(大意):“×××,我觉得你挺聪明的,可是……”后边的话也忘了,大概跟批评我的事有关。不过我能听出来,老师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在勉励我。我承认,对那句“你挺聪明的”,格外受用。不管怎么说吧,我的情绪马上就变了,高涨了,兴奋了,到了学校,又做一首诗,还请老师“斧改”,最后一句依稀是“好个艳阳天”。

10. 另一个晚上,我妈又出去串门,我跟我爸看电视,看了一个相声,似乎是牛群冯巩说的(可能记得不对,但究竟是谁说的,也无处可查),主题是男人和女人,牛群说女的好,冯巩说男的好,全程都是牛群占便宜,冯巩当受气包,看到最后,我恼火不已,忍不住骂了一句,大概是“妈的”之类,把我爸惊到了,他说(大意):哎,你怎么骂人,一会儿告诉你妈。

11. 情绪会传染。不是说传染给别人,而是在头脑中,传染给自己的其他想法。这也跟焦虑不一样。焦虑比较“直来直去”,考试引起了焦虑,那么不考试的时候,或与考试无关的事物,就不会让我焦虑。抑郁的影响就要大得多,所有的想法都变得悲观,对什么都感觉毫无希望。高三倒还好一些,虽然恢复不久,情绪比较差,但课程是固定的,每天要做到事也是固定的,没抑郁要这样做,有抑郁也要这样做,不存在其他想法——就算有其他想法也没用。大学就自由得多,我又效仿爱因斯坦这位大神,逃了不少的课,自己看书,自己钻研。比方说我打算学哪门课,定下计划,开始看书。刚开始兴致很好,看了几天,小有收获,情绪随之高涨,对学习大有信心。可是又过几天,情绪莫名低落——也不能说“莫名”,总有某种原因,可能休息的不好,可能受到什么压力,可能有烦心事,总之“低落”了——于是审视眼前的一切,无不悲观失望,感到学得不好,看书无用,跟别人相差甚远,离自己的目标遥遥无期,甚至永远都不可能达到,随后便放弃读书和学习的计划。放弃之后干什么呢?一般来说,我会躺平几天,用那时的话来说,颓废几天,然后振作精神,改弦更张,开始另一项计划或学习。

12. 被人暖一下就发热,被人冷一下就成冰,原谅我这一生爱憎太分明。

13. 你有你的背景,我有我的故事,没有读懂我的故事,别给我多余的评价,别用昨日的眼光,看今日的我。

14. 搞迷信再往前走一步,就是用可怕的想象折磨自己。前面说过,上初中不久的两次考试,杞人忧天,虚惊一场,成绩却出乎预料的好。这是偶然事件,巧合,但在我内心深处,很难完全摆脱一种想法:正因为把自己吓的半死,成绩才会那么好。正常状态下,这种想法只会一闪而过,遭到鄙视,然后抛到九霄云外。但是焦虑袭来,就没有这么简单了,就像落水之后抓在手里的稻草,明知道是无用的,却不敢丢开。于是等成绩的时候,我就拼命想象,自己考得如何不好,这道题答错了,那个题丢了分,谁谁的分数一定比我高,成绩出来我得排多少名以外……越想越可怕,还有“上瘾”的趋势,一方面是无法从焦虑中逃出来,索性以毒攻毒,就像久不愈合的伤口,一直疼,狠挤两下,冷汗都出来了,反而能得片刻轻松;另一方面好像“献祭”,越是痛苦的喘不过气来,越隐隐有了希望和盼头,仿佛等成绩的时候多受点罪,发成绩的时候就多享点福。

15. 所谓大难不死,就是有了灾祸之后,得到的不是同情,而是莫名其妙的祝贺。

16. 情绪的苦闷,压抑,这都不必细说。有个现象很突出,就是不愿去学校。一想到上学,心里就一片灰暗,说不出的难受。现在我知道了,这是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。那时候就是难受,不愿去,但不能不去,倒没有谁逼着我去,父母也不知道我糟糕的状态(要是知道了,恐怕会让我歇两天),可能是我想象不出,或不敢想象,居然有不去学校这种事发生,所以再难受也得去。

17. 长得漂亮是你们的优势,活得漂亮是我的本事。

18. 焦虑的时间长了,人就变得神神叨叨,搞一些迷信的小把戏,以求获得安慰。我向来鄙视迷信,目为愚昧落后,以前见到姥姥家墙上挂着供灶王爷的香炉,心里颇不以为然。可是又控制不住自己,比如说:走在人行道上,数地砖有几排,奇数排成绩好,偶数排成绩差,当然也可能反过来,哪个好哪个坏不重要,关键总能数出个数,然后我的心就松弛一点儿,或压抑的更甚。举例来说吧,上次考试的当天早上,我去学校,不经意低头数了地砖,得一奇数。过几天出成绩了,分数让我满意。到了下次考试,就有心了,随机选一段路来数,得到奇数,预示着成绩也不差,得到偶数,前景就不容乐观了。

19. 《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》讲“特殊兴趣”,对我启发很大。在那段时间,每逢休息日,我就去省图自习室,做剧本拉片——对照着电影,把剧本写出来。这样说太抽象,简单的理解,就是“看图说话”,用文字把电影画面描绘出来,再把人物对白添进去。主要就做这样的事。为什么要拉片?说来话长。不过原因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能让我情绪振奋。有过几次很神奇的体验:早晨起床,情绪特别低落,特别压抑,想想去图书馆,去拉片,什么玩意儿啊,一点意思没有,一点用没有,干嘛大老远跑去?况且被焦虑折腾的精疲力竭,最需要的是休息。搁前几年,我就不去图书馆,躺在床上看一天小说。但是经验告诉我,虽然躺一天的诱惑很大,但躺一天不解决任何问题。去图书馆拉片呢,前一阵试过,似乎有效,虽然眼前很不愿去,但还是要去,咬牙想办法也去。

20. 在持续模式下,会敏感而脆弱,任何干扰或破坏因素,哪怕平凡的不值一提的小事,都能让情绪激动。

21. 要么忍,要么残忍,做人要狠,在这肮脏的社会才站得稳。

22. 人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会说出真心话:离别之前,绝望之时,醉酒之后。

23. 马刺总决赛输给热火。

24. 时值盛夏,每天流很多汗,大有空乏其身之感。

25. 不管多难受,我都尽可能掩藏真实的感受,身边的人可能发觉我情绪不高,但绝不会知道我正在体验或经历着什么。一方面,我觉得把心事说出来,没用,对自己的境遇没有任何帮助;另一方面,要是别人知道了我的真实感受,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,最少也是越帮越忙。当然,这可能是焦虑情绪所带来的错误想法。不管怎么说,我不会因为焦虑而爆发,只会越焦虑越憋着。但憋不住了怎么办,那就趁没人的时候,使劲攥手,用钥匙圈勒手,咬牙跺脚,对着什么东西发狠——应该还干过一些别的事,现在都想不起来了。

26. 肠胃方面的问题。不知道跟抑郁有没有关系,姑且一记吧。

27. 那段时间,情绪总是低落,心里总是堵得慌。那种感觉太难受了,以前从没有体验过,以后也不想遭遇第二次。跟焦虑不一样。焦虑的感觉很熟悉,假如情绪是一根弹簧,焦虑袭来,弹簧就被压紧,越焦虑压得越紧。当焦虑感褪去,弹簧松开,情绪就能平缓。抑郁的时候,弹簧就像没了弹性,压扁了,而且一直扁。就情绪而言,就是高兴不起来,也不是说难过伤心之类,总觉得一片灰暗,前途无望,不管干什么——并没有实际干,只是在头脑中想一想——就觉着没有一丁点儿的希望。并非出于文学上的夸张手法,可是每当我回想彼时的情形——走在校园里,突然醒悟到:“我抑郁了!”四周仿佛有透明的、厚重粘稠的什么东西,把我紧紧包围住。

28. 感情的事儿,可以敢作敢当,但真的无法轻拿轻放。

29. 能够说出的委屈,便不是委屈;能够抢走的爱人,便不是爱人。——张爱玲

30. 拖延。我经历过两种形式的拖延:想做一件事但做不下去;不想做一件事拖着不做。

31. 跟同桌闹“矛盾”;

32. 持续的头疼。后脑勺偏右侧,一块很小的区域,用手按不疼,晃晃脑袋则痛感明显。

33. 我是很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,所以一般说话都不会让人难堪,如果哪次我说话让你不舒服了,别多想,我就是故意的。

34. 形成持续模式的主观因素:对某件事,某个目标,某个对象,上心了,注意了,有明确意识了。

35. 解数学题时钻了牛角尖;

36. 暑假醉心于拟定学习计划,精神过于亢奋;

37. 上帝造就你是他的创意,你能活在这世上是你的勇气。

38. 我妈出了事,摔断了右手。

39. 睡不着觉,躺在床上,毫无困意,情绪翻滚不停。

40. 不经历千疮百孔,又怎能感悟人间疾苦。

41. 无时无刻不在的焦虑感。从考完试到出成绩,平时的考试要几天,期末考试要一个周,在这段时间里,我基本上都是在担忧、烦躁、绝望、破罐子破摔和胡思乱想中度过。因为时间很久了,已记不清那些焦虑感的细节,大致上来说,跟以后经历的焦虑差不多。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,现在我有了丰富经验,焦虑袭来之时,虽然也压得喘不过气,但该吃饭吃饭,该睡觉睡觉,睡不着也有别的法,多少维持个不胜不败的局面。初中那会儿这些都不懂,且又从来不搞找人谈心、倾吐心事这套,面对汹涌而来的焦虑,真是一个人,正面硬刚,生生扛下来,否则还有什么办法呢?也幸亏等成绩的时间不算特别长,否则我可能早就寄了。

42. 胸口好像压着石头。不管是站着,走着,还是躺着,如影随形。以前焦虑的时候,胃绞得难受,这次转移了,跑膏肓附近了。

43. 周记里的呐喊。语文老师布置的,隔上一到两周,写一篇周记,一学期下来,写了四五篇。到学期后半段,老师就不让写了。我的最后一篇周记,题目是《呐喊》,批判痛斥应试教育,倾诉苦闷压抑之感。写的时候情绪激动,字迹跟抽风一样,连句子都不通顺,但力度很大,能体现当时的心境。以下原文照抄,供大家参考(为便于阅读,错字病句都改了,原始版本见20230911想法):

44. 患得患失。这是伴随着激励作用同时而来的。初中课上的“抢答”,没我什么事,我也就没什么想法,对那些积极踊跃的同学,除了略有羡慕,并无其他情绪。高中我也“抢答”了,出了“风头”,得到激励,对其别人的表现就不能再无动于衷。我暗中跟他们较劲。最初是温和的,甚至是机会主义的,因为以前没“抢”过,不知道能不能“抢”过人家,因此抢到一个也是好的,一堂课下来,跟别人抢的差不多,平分秋色,就很满足了。后来就觉得,要比别人抢的多一些,于是努努力,用点心,真就抢的更多了。(这种事没人统计,纯是自己感觉。)抢的多了以后,再被别人“追”上来,就会特别难受,所以这个趋势就停不下来,只好一条道走到黑,越抢越多了。

45. 胃痛就喝酒,难受就自残,心情不好就跳楼,别找我喜欢的人陪你。

46. 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受到影响。这里先说注意力。最显著的感觉是,注意力不能集中,连带着影响到机械记忆,什么都记不住。对学习的影响当然很大。当时我急着寻找解决办法。还真找到了,我发现,直接记,死记硬背,暂时“瘫痪”了,但通过思考去记,从已知的知识点出发,经过若干步骤的推理,达到新的知识点,这样做下来,还是能记住。虽然没法直接产生新的记忆,但推理的步骤,或者说“推理链”,能够在头脑中留下痕迹。这就足够了。即使痕迹比较淡薄,也不要紧,多思考几次,印象就能加深。在当时的状况下,用思考弥补记忆,成了我的一根救命稻草。

47. 疲惫,精疲力竭,总想着休息一阵,但紧张的学习和步步紧逼的考试,让我得不到喘息的机会。那段时间,我盼着寒假赶紧来,能放松一会儿,喘口气儿,从混乱的状态挣脱出来。寒假成为一种寄托,好像一旦挨过期末考试,撑到假期,所有问题都能解决,所有苦闷都会一扫而空。

48. 把焦虑当成生理上的感受。焦虑的滋味不好受,但感冒的滋味也不好,牙疼的滋味也不好,胃疼肚子疼,疼得让人满头大汗。跟肠胃一比,焦虑感就像挠痒痒,忍忍就过去了。小心情绪的传染。焦虑袭来,往往伴随情绪低落,这时候,不论想什么,不论看什么,都带着悲观色彩,很容易就对身边的一切,对全部的未来,失去信心,感到绝望,感到什么都不值得。这全是假的,是情绪低落的副产品,是镜花水月的幻觉,是蓝大的一个局。经历次数多了,经验丰富了,自然就能分辨。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,因为情绪总会传染,小心即可,不必强求。绝望的念头一旦飘过来,来了就来了,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;最多挥挥手,略加驱散,可能多费点精力,但也多不到哪儿去,未必比驱赶蚊子更费事。

49. 希望你在背后嚼我舌根的时候,突然咬舌自尽意外身亡。

50. 家里买了个新塑料盆,晚上我妈出去串门,家里就我跟我爸,我拿着塑料盆,倒过来,往我爸脑袋上扣,他抬起右手遮挡,扣了几下,我爸手掌把盆底戳了个窟窿。

51. 上了小学,大概一二年级,有一回考试没考好。还不是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,就是平常的小测验,那时候我也不懂,丝毫不了解分数有多重要,但是我妈一看就急了。当时她正在厨房做饭,煮的水饺,盛怒之下,迸发了难以形容的场面。日后我爸将该事件命名为“包子飞墙上去”(他总把饺子说成包子)。

52. 形成持续模式的客观因素:正反馈。这不是说来就来,得有合适的条件。有时是偶然碰见的,比如那个让我健步如飞的方法。走的快了,回家早了,就是正反馈。有了意识之后,找到更多方法,越走越快,这是持续的反馈。用不了多久,变成日常“惯例”,就不能随意改变了。

53. 心烦意乱,什么都做不下去。这对学习的影响尤为重大。跟开学之时,学习计划执行不动,还不太一样。开学的计划虽执行不下去,但情绪是好的,至少是平缓的。后来则是情绪纷乱,脑子乱成一锅粥。有一种“亢奋-苦闷”的循环,始终存在。比如上课的时候,突然想到一个计划,可以重振学习,摆脱当前困境,我很兴奋,感觉大有希望,想着赶紧下课放学,好让我回家大展身手。可是放了学,回到家,苦闷的情绪起来了,我感到前景渺茫,白天的计划不会有结果,重新回到半死不活的状态。比如睡觉之前,突然想到该学什么,该如何学,心情变得舒畅,打算明天说干就干,等到早晨起床,情绪低落了,昨晚的想法还在,可是那种干劲,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54. 在持续模式下,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目标上,心无旁骛,持续努力,能迅速进步,达到很高水平。

55. 你也不必特意敷衍,假意诚恳,我这二十几年不至于白活,是否真心待我,我还是勉强能看穿。

失望的签名女生霸气简短 最新10句

1.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,我们终将刀枪不入。爱过,错过,都是经过。好事,坏事,皆成往事。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2. 工作压力大,我苦撑了几年,焦虑越来越频繁,持续越来越长,程度越来越深。

3. 别把一厢情愿当成满腔孤勇,也别把厌倦当成欲擒故纵。

4. 无时不在的焦虑情绪;

5. 到高二下学期,我逐渐恢复过来,注意力好多了,但记忆力仍然是个大问题。数学物理都还好说,理解和思考重于死记硬背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影响。比如数学中的三角函数,物理中的电磁学,学的远不如高一扎实。英语遭遇的困难最大,因为我背不过单词。尝试了各种办法。高二下学期回到十五班,教室斜对着男生洗手间,很宽敞的一间屋,靠墙一道小便池,此外空无一物。每到课间,我就拿着英语单词或课文,背靠窗户站着。同学出来进去上厕所,我浑不在意,旁若无人的朗读,大概是认为大声读出来有助于记忆。我沉浸其中,上课铃声响了,还要磨蹭一会儿,于是老师喊了“上课”,全班都起立了,我才走到教室门口,说声“报告”,在众目睽睽下进去上课。高三我去了一班,十六班(在十五班隔壁)一位同学也升上去,跟我做了同桌。他笑着告诉我(大意):“周围几个班都知道课间在厕所里读英语的那个人。”我倒不知道自己这么“出名”。

6. 激励作用。这还得从初中说起。我的成绩中等偏上,有不少人学习比我好,也许成绩不一定比我高,但我觉得,他们更聪明,能做出更难的题,在课堂上也更踊跃。这在数学课上表现尤甚。由于把大量时间花在英语上,我的数学不算好,每次考试,卷子压轴的两道大题,完全是听天由命,好像从没做出来过。有一回,隔壁班的一位大神,发现最后一题出错了,在卷子上写出两种答案,指出其矛盾,把题推翻了,老师额外给他加了二十分。还有一次,平面几何作业,老师让大家自己出题,然后自己解答,我们班的一位仁兄,构思了特别复杂的问题,把自己绕进去了,怎么也解不出来,最后好像老师也没撤。上数学课的时候,老师的提问都被他们抢了,我虽然不会因此而特别失落,但总有些羡慕和憧憬,也觉得数学这么难的东西,还是敬而远之吧,有功夫的话,多背点英语,岂不是更省心。

7. 主观和客观,谁先谁后,并不一定。有时主观先注意,再满世界找趁手的方法。有时无心插柳,好办法就在手边,遂引起注意。

8. 与其让自己变得颓废,不如让自己活得更精彩,现实这么残酷,拿什么装无辜。

9. 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: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,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。

10. 没有什么是一巴掌解决不了的事,如果有,那就是两巴掌!